拼搏平台,(中国)科技公司

您当前所在位置: 拼搏平台,(中国)科技公司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
拼搏平台,(中国)科技公司关于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大学生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

日期:2021-10-18 点击数:

各学院:

根据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关于组织开展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》(中水会字[2021]第031号)的要求,学校决定组织开展“第一届全国大学生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大赛”的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
一、大赛主题

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

二、主要参赛对象

参赛范围: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

主要参赛专业: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、生态学、林学、水利工程、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。

面向对象:全国各高校本科及以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,分为本科生组、研究生组(含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)。

三、大赛活动安排

大赛分为报名、初赛(网络评审)、总决赛和颁奖等环节。

(一)报名(2021年10月25日前)

参赛选手按照要求向组委会进行报名。团队参赛或个人参赛均可,若为团队,则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;指导老师均不超过2人。相关报名材料提交至http://123.57.153.29:8080,报名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25日,现阶段仅开放账号注册,材料提交系统开放时间为报名截止前一周,其余时间提交材料视为无效,如多次提交,只取最新一次提交内容。

报名后应按要求填写完整的参赛申报表,然后到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盖章(综合办公楼0911),将盖章后的纸质文件扫描与报名材料一并上传至http://123.57.153.29:8080,请将文件命名为“大赛组别+学校+参赛作品名称+组长姓名+联系方式”,有疑问时,工作人员将通知参赛团队将纸质文件邮寄至大赛组委会。

各参赛项目报名时,需提交以下材料:

1.参赛申报表。

2.参赛选手的身份证明材料:

(1)团队主要负责人/个人的身份证复印件;

(2)团队所有成员/个人的在读证明。

3.团队负责人/个人近期2寸彩色免冠近照。

4.项目设计书、PPT、设计作品电子版。

5.入围总决赛的项目,需提交项目的3分钟视频介绍;PPT;项目设计书。

6.其他注意事项:晋级总决赛的项目设计书允许赛前补充完善一次,特殊情况下,项目名称、主要负责人、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有变化需要事先向大会组委会提出变更申请,经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调整,否则视为自动弃权。

(二)资格审查(2021年11月5日前)

组委会按照参赛项目所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,符合参赛范围要求并且报名资料齐备的项目进入初赛选拔,否则不能参与初赛选拔。

(三)初赛网评(2021年11月20日前)

初赛网评按照大赛组委会制定的赛制规则组织实施,各有关单位积极动员、组织参赛选手报名。

依据参赛选手报送的项目设计书、PPT、参赛作品等环节进行网络盲评。详细赛制见大赛组委会发布的《第一届全国大学生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大赛初赛(网评)规则》。

(四)全国总决赛(2021年12月5日前)

全国总决赛由大赛组委会按照赛制规则统一组织实施,具体时间地点将在初赛结束后通知。

通过现场比赛方式进行,采用项目设计书、3分钟短视频、现场PPT展示和专家提问、答辩等环节进行。详细赛制见大赛组委会发布的《第一届全国大学生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 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规则》。

四、奖项设置

本届全国大学生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设计大赛设立优秀作品奖、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。其中优秀作品奖设金奖、银奖、铜奖和优胜奖若干项。

五、参赛作品形式

1.参赛作品可分为以下四类,可选择一类为参赛作品

(1)技术类:未发表专利(专利申请书)、未发表算法模型(软件著作权材料);

(2)规划设计类:规划书、设计/规划图纸、VR演示;

(3)调研报告:实地调查调研后形成的调研报告,包 含生态保护或生态修复设计建议。

(4)论文类:未发表论文(一作);

2.涉及专业或技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、生态学、林学、水利工程等专业的设计、计算、制图和规划技能。

3.竞赛内容关键词:创新设计生态保护生态修复

4.评委及专家

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专家库、教育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、参赛单位专家代表

5.作品展示:获奖作品进行网络宣传展示。

六、联系方式

联系人:徐老师

电话:82190161

校内地址:综合办公楼0911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创新创业中心  研究生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1年10月15日